农用地膜的广泛应用,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和效益,但由于难降解性、破坏土壤结构等原因,废旧残破的农膜也带来了污染土壤环境的问题隐患。今年3月份,在充分沟通协商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,正镶白旗政协的一份《关于加强我旗地膜回收的提案》通过“政协+检察”协同协商监督机制纳入正镶白旗人民检察院监督范畴,检察机关经过认真调查核实,将该政协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线索,以检察履职促进农膜回收,有效防范和督促治理农田“白色污染”。

正镶白旗人民检察院围绕政协提案线索,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,发现农区镇辖区内的一些农田存在农用薄膜残留较严重的现象,并了解到农用薄膜使用后回收处理环节相对薄弱,缺乏有效监管和回收机制,致使大量废弃农膜在秋收后仍滞留田间,经风化破碎后污染土地,部分回收的残膜也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,没有进行集中回收和无污染处置。检察机关在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后,依法按程序进行工作磋商,督促加强农膜使用、回收的监管力度,健全完善回收措施,解决农膜污染土壤环境的问题。
经有效磋商和督促,达成一致意见,职能部门积极回应,制定整改方案,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农膜整治行动,累计派出工作人员400人(次),培训农户3000人(次),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,张贴宣传标语30多条,现已回收农膜130余吨,回收率达86.2%,主要作为生活垃圾进行深埋处理,农膜回收机制逐步完善,回收能力不断完提升,农田“白色污染”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
为确保整改效果,近日,旗检察院会同旗政协和职能部门及镇政府相关部门,并邀请提案人、政协委员、专业人员等一同到农田污染实地进行评议和查看,推动构建多方协同的农膜回收治理模式。评议采取召开座谈会、听取职能部门整治情况、交流农膜回收存在的问题困难的形式进行,并现场到相关村组查看农膜回收以及重新利用等情况。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多方共同努力,农膜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,废弃农膜有效回收,耕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,土壤质量逐步恢复,为今后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治理农膜污染、保护土壤环境意义重大。正镶白旗人民检察院依托“政协+检察”机制,采取“磋商+评议”的形式督促农膜的有效回收和治理,推进各方的协作配合,形成了工作合力,增强了公益诉讼检察质效,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保护,以积极履职服务乡村振兴。